——專家詳解中美俄三國反導技術發展
“鐵布衫”功夫哪家強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兩名美國眾議員透露,五角大樓的導彈防御局正在美國西海岸為新的反導系統部署選址,而這套系統極可能包括“薩德”反導系統。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做出回應,指出:“反導問題事關全球戰略安全穩定與戰略平衡,希望各方都能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慎重處理。”
過去的一年里,國際反導領域暗潮洶涌,幾個軍事大國在反導領域不斷發力。早在2017年上半年,美國軍方就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一枚攔截導彈,成功攔截了從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試驗場發射的模擬洲際彈道導彈。這標志著美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可以攔截所有種類的彈道導彈。2017年12月,中俄兩國還在北京舉行了“空天安全—2017”第二次首長司令部聯合反導計算機演習。我國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時透露,未來中俄雙方將根據需要加強在防空反導領域的合作。
上世紀美蘇爭霸時期,兩國都競相發展反導武器,后又簽訂“反導條約”,相互制約反導的發展。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反導實力嚴重削弱,一時間反導博弈由原來兩個玩家變成美國一家獨大。不過近幾年隨著俄經濟恢復,其反導也獲得令人矚目的發展。但總體上仍落后于美國,形成不對稱的戰略平衡。而近年來中國的反導力量迅速崛起,國外有些媒體驚呼:當今世界的反導博弈是否又面臨重新洗牌?有的媒體甚至妄斷,反導已從過去只有兩個玩家變成“三國演義”。
那么,如何看待當前世界反導形勢?當今世界反導武器發展的動向是什么?科技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航天科工二院的導彈專家郭衍瑩。
世界反導形勢呈現新特點
“目前在反導領域,美國處于攻勢,在全球范圍內,處處設法包圍和遏制俄羅斯。俄則采取守勢,力圖沖破美國的包圍。這是新時期以來世界反導形勢的第一個特點。當然,近年來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也給世界反導未來的發展趨勢帶來變數?!惫墁摫硎荆拔磥淼姆磳Р┺目隙ㄒ匦孪磁?。但是否像某些國外媒體所說,當前反導形勢已經是‘三國演義’,甚至說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反導強國,我和一些專家們都認為,這樣說起碼是‘為時尚早’?!?/p>
郭衍瑩介紹:“當今世界反導另一大特點,是一些軍事大國將反導武器發展重點轉向戰術反導武器,因為越來越多的專家對戰略反導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持懷疑態度。”
記者了解到,2016年10月20日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發表的《美俄對持:導彈防御在全球核戰爭中是否會有用處》一文指出,根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美俄現在擁有核武器各為1500枚左右。而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彈只有30枚(俄羅斯為100枚)。用這30枚攔截彈來對付俄的1500枚核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何況經多次攔截試驗,美國戰略反導的攔截成功率很不理想。
“這篇文章發表后據說受到美國政客大佬們的歡迎,因為他們一直埋怨,光是維修這些戰略反導的老設備,如一些巨型雷達,每年就得消耗大量納稅人的錢!”郭衍瑩說,但戰術反導武器的情況大不一樣。像“愛國者”、宙斯盾的“標準-3”和“薩德”都曾在歷次局部戰爭中屢建戰功。這些武器機動性能好,還可部署在對方的大門口。既起到遏制作用(甚至可在助推段反導),又起到監視和竊取對方軍事情報作用,還能外銷賺錢。可謂一石三鳥。
美俄反導策略各有側重
近年來,美國采取的反導策略就是從東西兩方面用反導來遏制我國和俄羅斯。2013年美國和北約借口防御伊朗,實質是遏制俄羅斯,制定了歐洲反導計劃EPAA,在俄鄰國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而在亞洲,美國借口防御朝鮮, 實質是遏制中國,打造了日美反導系統,并在韓國部署了“薩德”系統,嚴重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
“目前,美國發展反導武器主要有三大動向?!惫墁撜J為,“一是積極試驗分布式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促使反導全球一體化盡快實現。所謂分布式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就是利用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平臺的反導作戰資源對來襲彈道導彈進行分段、分層攔截。二是完成和完善在俄中的大門口部署戰術反導武器。例如在歐洲,反導計劃EPAA預計2018年完成部署。在亞洲,美日早在2013年就策劃構建一個全稱為‘五層地、海基一體化綜合反導系統’。所謂五層,就是利用‘標準-3’、‘薩德’、‘PAC-3’,在空間五個層次依次攔截中國和朝鮮的導彈。三是加強機載、彈載(星載)高功率激光武器技術研發。”
而俄羅斯則于2015年8月成立空天軍,統一領導指揮全軍的反導。這被認為是俄軍革命性的重大改革。在此基礎上,俄羅斯加快了研發和試驗新一代防空反導武器的進程,已服役的“S-400”系統被稱為當今最先進的防空反導武器。它有兩項世界第一:射高5米最低,射程400千米最遠。當然這兩項都是有一定前提條件或局限性的。
對此,郭衍瑩指出:“不足之處是俄第三代‘S-300’和剛開始服役的第四代‘S-400’,都沒有和美歐第三、四代空襲武器交過鋒,缺乏實戰考驗。至于‘S-500’,則尚在試驗階段。‘S-500’也叫‘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和宙斯是冤家對頭,這表明俄羅斯決心在防空反導領域要與美國一決高低?!?/p>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加快研發和試驗中段反導武器系列,主要就是“A-135”和“A-235”系統。
我國反導技術崛起將發揮積極作用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從2010年以來我國已進行過四次反導和反衛星試驗,都取得成功。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成功時,一些媒體宣稱,我國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中段反導的國家。近來媒體又公開報道,我國航天科工二院的科技人員,研制成功“新型空天防御導彈”,可在數萬米高空迎擊以10倍子彈速度來襲的導彈。有些細心讀者將這一數據與美國的GMD的指標做比較,認為兩者基本屬于同一水平。很多人關心我國的反導是否已達到與美國同一水平?中國是否已取代俄羅斯成為第二個反導強國呢?
郭衍瑩表示:“對此我和不少專家持保留態度,中國比起美俄這樣的反導強國還有不少差距。舉兩個例子,一是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成功時,俄羅斯的中段反導‘A-135’已服役和值班10余年。國內某些媒體的評論顯然有些誤解。二是2014年我國第三次反導試驗成功時,同年俄新一代‘A-235’以機動方式攔截了一顆衛星,顯示其超越美國的水平。因此,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p>
“當然,中國反導力量的強大,肯定會對當今世界反導的戰略平衡以及世界和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郭衍瑩最后說。
本報記者 張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