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工業,簡稱軍工,是與軍隊或戰爭有關的工業方面。在中國,軍工企業主要是指主要為國防建設服務,直接為部隊提供武器裝備和其它軍需物資的工業部門和工廠。
軍工行業是國家制造業的核心,代表了國家先進的技術能力和裝備制造能力,軍事工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國家科技與工業的進步。以美國為例,美國航空工業的90%技術均來自軍用飛機的技術轉移。以計算機、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最初也是為了軍事目的而研發的。由于市場需求強勁,推動了整個社會轉型。
軍工行業的發展對于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至關重要,隨著各國地區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也越來越重視軍工行業的發展。
軍工行業具有較高的準入門檻。1)民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需要取得軍工四證,均由文件審查和現場審核組成,軍方是最終用戶,起主導審查作用,最終進入裝備承制單位目錄周期一般為2-3年。2)實際上具備四證遠遠不夠。各領域、各部門甚至延伸到軍工企業層面,都設置了相應的門檻,國防工業管理部門、軍隊、部分軍工集團各自認證范圍不兼容、不通用。即使就軍方而言,裝備研制生產尚未實現集中統管。但市場準入逐步放開,民參軍企業數量快速增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軍工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我國已有1000多家民營企業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軍工集團作為國防裝備建設的核心力量,軍品需求主要來源于國防軍費的采購。2007-2016 年期間中央財政國防支出 CAGR 為 11.85%,軍工集團的總收入和凈利潤 CAGR 分別為 14.06%與10.44%,基本與軍費增速趨勢保持一致。因此在未來軍費長期穩定增長情況下,軍工集團的整體業績也有望保持著穩定增長。
我國國防預算2017年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7.0%。近10年來,中國國防費占GDP的比重平均約為1.3%,低于世界軍費開支占全球GDP2.4%的平均水平,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軍費將與GDP增速同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隨著國民經濟發展與保障國防安全,以及武器裝備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將推動國防投入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近5年中國武器裝備出口躍居世界第三,武器裝備進口呈下降趨勢,中國日益重視依靠本國軍工系統來保障人民解放軍的需求,給國內國防軍工企業帶來機會。
軍工行業發展前景可期,在國防建設的驅動下,我國軍費將長期穩定增長,也將不斷加強國防武器裝備的研發,軍工行業始終保持較好景氣度。